宋希芝:戏曲发展漫谈|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柳琴戏表演人才培训班(三)

发布者:澳门金莎下载APP发布时间:2019-10-19浏览次数:247

10月17日,公司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宋希芝老师在公司208教室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柳琴戏表演人才培训班学员讲授当代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宋希芝老师精彩纷呈的演讲让学员更加深入的了解戏曲的特点与历史文化,受益颇深。

宋希芝老师首先提出了戏曲发展现状的问题。


近几年剧种急剧减少,人才出现流失、断层。看戏的观众减少,市场萎缩。作品创作与市场缩节,作品没有和现代人的欣赏契合。

宋希芝老师从传承、人才、教育、乡村方面提出了意见,好政策关键在于落实,要在调研中发现问题。

如何培养戏曲观众?

宋希芝老师指出,戏曲需要观众,但当代戏曲观众进入老龄化。

如何培养戏曲观众?

首先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布相关视频。量身定制吸引力作品、意识地培养名角。同时加强公共设施建设,降低部分演出的票价,吸引观众。


从戏曲发展历史看剧本创作问题

宋希芝老师首先用典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来形象的表明剧本创作对于戏曲发展的重要性。然后又提出了现如今剧本荒问题,编剧的水平视野观念达不到现有水平、行业收益少、行业认老现象明显等。她提出剧本要具有民间性、文人化,还要妥善处理好民间性和文人化之间的关系。戏曲创作的最好方式是按照文人化的方式娱乐大众,从文人化的角度强化民间性,让俗和雅在戏曲中合理出现,平衡发展。


现代戏创作问题

现代戏创作问题主要为戏曲出现了明显的趋同现象以及创作目的的偏误。宋希芝老师针对问题,提出了要对剧本内容进行革新,实施分层创作,戏曲现代戏凸显以人民为中心。其中戏曲内容革新方面通过柳琴戏《崔家沟》为例,深入到语言革新、戏曲音乐革新,以现实为基础,不断改革表演形式。宋希芝老师指出人民是戏曲创作的主体,也是其表现和服务的主体,还是其优劣评判主体。

最后,宋希芝老师指出,全力推动戏曲发展与繁荣是文化自信道路上的重要任务。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要对戏曲进行传承和发展,就必须进行全面革新创造,要妥善处理娱乐大众和启蒙大众之间的关系,平衡审美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深入人民生活,把握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