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刚:关于中国戏曲音乐的地方性特征深谈|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柳琴戏表演人才培训班(四)

发布者:澳门金莎下载APP发布时间:2019-10-24浏览次数:346



 10月21日,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刚老师在中国非遗研培计划柳琴戏音乐创作人才培训班中为大家讲解戏曲音乐的地方性特征。张刚老师通过图文结合的鉴赏方法,让我们加深课堂印象,并从时间空间角度上条例清晰的解释了剧种音乐的地方性表达。他让学员深入了解地方剧种特征,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戏曲演员的自我修养。

一、我国有多少剧种

首先我国幅员辽阔,剧种多样,从1959年开始我国共进行了四次剧种统计调查。最近一次由文化部在2015年开展普查共有348个剧种(其中不包括皮影戏),并制订了《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戏曲剧种认定标准》。张刚老师认为艺术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发生、发展并存在的,而不是按照分类发生、发展并存在的,戏曲也是这样。剧种的名称和内涵是取决于艺术家和观众间的互动共识不断调试、校验的。

二、剧种音乐地方性特征

(一)戏曲剧种的一般性表达分为:

音乐结构:板腔体,曲牌体; 

音乐构成:声腔,板式,曲牌; 

声音造型:行当唱腔,流派唱腔;

语言方式:舞台语言;

腔词关系,念白入乐;

非结构化:锣鼓的使用,散板,唱念相间;

创作原则:一曲多用,筐格在曲,色泽在唱; 

(二)戏曲剧种的地方文化品格

1.语言:语言学家:“以言辞按住思想。思想锁定在言辞中。”戏曲语言从大的角度说,就是民族语言的区别。先就少数民族戏剧来说,比如藏戏就使用各地的藏语,音乐来源和剧目也都有差异,由此有蓝面具、白面具、德格藏戏(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安多藏戏(青海黄南、果洛、甘肃甘南、四川阿坝州北部)之别。

2.腔调:腔调地方性特征大致为两种方式的表现:一种是土生土长,如各种声腔的发源地,比如昆腔、弋阳腔、青阳腔、上党梆子、梁山调、苏剧;一种是外来声腔的地方化。由于很多剧种还难于找到可考可信的发源地,所以声腔的地方化就成为我们理解地方性特征的最直接渠道。例如:梆子腔、皮黄腔,肘鼓子。

3.感情方式 :各地方剧种的情感表达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含蓄内敛,有的奔放直接;有的高台教化,演袍带大戏;有的文人情怀,演才子佳人;有的家庭伦理,演生活小戏

4.表演方式(演唱)主要有:农民之“乐”——村讴哩唱;市民之“技”——时曲俗歌;精英之“道”——文人雅唱。

(三)地方性所呈现的文化多样性

就像物种多样性一样,各地方戏汇集在一起则反映了中国戏曲的剧种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一方面满足了观众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戏曲得以相互借鉴、发展的原动力。所谓其文化价值也在这里。

三、戏曲声腔剧种分布

2004年,余从牵头的课题组对戏曲志中记录的364个剧种(原统计394个,去除个别异名同质、和历史上早已消失的),按声腔构成,第一次进行了全面分类,形成《中国戏曲资源总目(基本资源卷)》。共分32大类。

四、戏曲剧种音乐

张刚老师以京剧开始讲起,海派京剧对京剧的构成是由重要贡献的,是京剧重要的地方性表达。发展了连台本戏-《五彩舆》大量徽戏剧目的保留,徽戏中的很多腔调,如高拨子、四平、吹腔等被大量使用,而成为京剧海派唱腔的较主要部分。如《徐策跑城中》的高拨子、武松戏的吹腔。创造了五音连弹。最早引入西洋乐队。

五、剧种音乐同质化的反思

表演艺术的同质化现象,这在剧本创作、表演风格等诸方面都显现着这个趋向。被消弱了地方文化品格、被同质化的剧种,它的生存价值是可疑的,随之其文化价值也就不存在了。尤其是地方戏应该保持地方性的生活气息,地方特色,以及必须要为地方戏建立一种信念,保持其在艺术领域的个性化,特色化

在最后,张刚老师形象的用各种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帮助大家学习。祖辈留下一粒种,若我们原封不动地传与后世,千百年后,仍只是一粒布满尘埃的种子。而将其种入泥土,用心呵护,百世之后,便得参天大树。戏曲也是如此,若只机械地传承而不创新,便如坚固的墙纵然能使园内的梨树不受外力破坏,可梨花也只能享受园内的春风却看外面的世界。若要戏曲之种长成参大树,必须保持文化多样性并发展。坚筑梨之墙,抛花园墙之外,传承戏曲,代代坚守,世世展望,才能让戏路更宽,艺术之道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