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红:事必躬亲,眉眼之间的婉转灵动|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柳琴戏)传承教育基地(八)

发布者:澳门金莎下载APP发布时间:2019-11-07浏览次数:363

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柳琴戏)传承教育基地: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柳琴戏表演人才培训班(八)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柳琴戏作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曲调优美,演唱时尾音翻高或有帮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柳琴戏)传承教育基地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柳琴戏表演人才培训班、我司特聘教授刘桂红把柳琴戏带入课堂面对面教学,帮助学员全面而又细致的了解这一优秀传统艺术。

婉转悠扬,余味无穷的唱腔


刘桂红教授讲到的剧目叫做《张五姐下凡》,讲述了玉皇大帝的第五个女儿下凡所遇见的人和事,极具趣味性。这出戏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金兰老师在1954年参加山东省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获得一等奖的代表性剧目。其全部唱腔由基本腔、色彩腔和民歌小调三部分组成。柳琴戏的音乐唱腔以基本腔为主干和基础,以色彩腔为装饰。此外,它还吸收了流行区域内各地的民歌、小调,从而使柳琴戏的唱腔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使柳琴戏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色彩。

朴实粗犷,通俗易懂的唱词和表演


在柳琴戏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其唱词格式也在模仿、吸收民间俚曲的基础上逐渐规范定型,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柳琴戏的唱词格式主要有“娃子”“羊子”和“狗撵狗”等三种常见的格式。柳琴戏的表演具有粗犷、热烈、朴实健康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生活小戏,这种特点尤为突出,而且包涵诸多古声古韵,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新奇多彩,自然和谐的旋律


 

旋律丰富、色调动听是该戏突显特色。节奏大多是有板无眼的1/4击拍,除了大部份是后半拍起唱处,还有连续切分的变节奏,再加上频繁的转调,使人听起来既新奇多彩,又自然和谐。由于伴奏形式较为灵活,且在演唱的方式上约束较少,所以,利于艺人充分展开想象,并灵活的发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最后,刘桂红教授讲到作为优秀地方戏曲代表之一的柳琴戏,其承载着社会发展的烙印,因此, 其所体现出的价值并非仅仅是地方戏曲史层面的,更是研究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依据。从柳琴戏的唱腔发展情况来看,其最早遵循着对花鼓调的模仿与演绎方式,传承至今形成了独特的板腔体,可以说,研究这一唱腔演变过程,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是大有裨益的。通过这次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柳琴戏表演人才培训班活动,把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唱段传承发扬。